其實我以前從來沒想過在日本結婚會是什麼樣子,就算和日本老公交往時也沒想到以後會結婚,直到被求婚了,開始討論起婚禮的事情,才發現原來日本跟台灣婚禮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,而我在台灣跟日本都有辦婚禮,雙方家長也兩邊都有參加,台灣婚禮在某方面真的讓老公跟他爸媽嚇一跳,而日本婚禮也有讓我大吃一驚的地方,有興趣的話就聽我娓娓道來吧。
內容目錄
日本婚禮介紹
台灣婚禮大家應該很熟悉,我想先簡單說一下日本婚禮,日本結婚式有所謂的「拳式」跟「披露宴」,我以前不知道這兩個有什麼差別,問老公他說都一樣,實際辦過婚禮後,發現根本不一樣阿!!!
「拳式」是兩個要結婚的人在神前或眾人的見證下許下承諾的浪漫儀式,日本拳式就有「神前式」、「教堂式」、「人前式」等,簡單說就是宴客前的「儀式」,台灣的話就像是迎娶儀式,結束後兩人就是夫妻了。
神前式:可能是我們一般人對日本結婚典禮的印象,新娘穿著傳統的白無垢,新郎穿著最高級的日式禮服在神社裡舉行結婚式,由神社的神職人員和巫女帶領和親友的祝福中完成儀式。
教堂式:在日本這應該是最人氣的結婚式,新娘穿著白紗禮服,新郎穿白西裝(為什麼限定是白西裝呢?文章最後會說,非常重要),在教堂中由爸爸將女兒交給新郎,兩人在牧師或神父的引導下,在上帝面前許下承諾。
人前式:顧名思義,不是在神面前,而是在親朋好友面前兩人許下相伴一生的承諾,地點可以是餐廳、船上、遊樂園等,而現場的賓客和家人朋友就是證人。
「披露宴」就比較好理解,就是台灣的宴客,在拳式過後,結婚夫妻的兩人感謝賓客及親朋好友的祝福所設宴,也請大家今後也繼續關照兩人。
台日婚禮不同之處
除了儀式不一樣,宴客才是讓人驚訝的地方,也真正讓人感受到文化的不同。
賓客人數
台灣宴客動輒10到20桌以上,這在日本人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,因為他們大部分不會超過100人,披露宴只邀請親朋好友跟公司的上司長官,就算已結婚有家庭的人也大多一個人最多夫妻倆兩人參加,很少攜家帶眷,另外我覺得跟他們有所謂的「二次會」也有關係,
年輕人不想太拘束就會選擇參加二次會就好。當初我老公爸媽知道我台灣請了10桌(光女方而已喔),驚訝的反應到現在我都還記得。
二次會是在披露宴結束後,由新人和自己的好朋友再另外去餐廳舉行的PARTY,這也是在3~4個月前就會開始準備,從場地的決定到菜色和節目,一點都不馬虎。
賓客穿著
台灣婚禮賓客穿著比較隨興,有的人會精心打扮,有的人則一樣牛仔褲加球鞋就出現,但不會有人在意,在日本可就不一樣,穿著打扮不得體可是會格格不入,甚至失禮了。
日本婚禮的話,女生通常都會特別穿連身洋裝或套裝,顏色需避開全黑和全白,如果是無袖的話,也要加上件小外套會更得體,妝髮也都會去美容院特別整理。
像上面的照片就是NG的例子,但加個配件,其他顏色的披肩或包包換一下就OK了(如下圖)
而男生就是深色西裝,搭配淺色領帶,這跟台灣很不一樣,台灣都是黑色或深色領帶,但日本只有喪禮才會戴黑色領帶,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參加日本友人的結婚典禮,切記領帶絕對不能搞錯喔。
領帶顏色我真的第一次知道,因為我婚禮是台灣先辦、日本後辦,那時我老公相當驚訝問我,台灣婚禮男生怎麼都戴黑領帶?我滿頭問號,回答對阿,日本不是嗎?老公才告訴我,日本婚禮是淺色領帶,喪禮才是黑色領帶。
為此我親友要來日本參加我婚禮前,我還耳提面命請他們去買淺色領帶,畢竟台灣深色領帶才是主流,基本上沒什麼人有淺色領帶吧。
禮金
台灣包禮金通常會看自己跟新人的交情,有的還會考量婚禮辦的地點來決定金額,一般朋友同事應該就2600元起跳吧,交情好一點的可能就3600或6600不等,親戚可能就會上萬這樣。而日本卻是有不成文的公定價,基本上一個人三萬日幣的禮金,還會再依年齡和在公司的職位等調整金額,如果是親戚一樣就再往上加。
另外最大的不同是,禮金數字台灣都是包雙數,認為雙雙對對才吉利;而日本卻是認為雙數可以被拆開,象徵分離,有不好的意義,所以都是奇數。
宴客流程
台灣的宴客可說是花招百出,有走歡樂路線,新人唱歌跳舞、和賓客玩遊戲;也有溫馨浪漫路線,新人在婚禮上再次和對方大告白,或者謝親恩等等,相較於台灣,日本在披露宴流程上就比較制式,前半段和台灣比較像,會先播放新人的成長或愛情影片,新人進場後,由司儀開場介紹新人,再來就是日本披露宴一定會有的切蛋糕,之後大家乾杯開席。
中間新娘會去換一次禮服,再回來時則會有賓客獻上表演,通常是男方的朋友或同事,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場子炒熱,讓現場HIGH到不行,為接下來峰迴路轉、截然不同的橋段作鋪陳。
在大家還沉浸在高昂的情緒中時,音樂燈光會一轉而下,變得柔和溫馨,來到了新娘謝親恩的時候,新娘會唸出親筆信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,通常父母和新娘都會哭到不行,而新郎這時就要出聲了,對著新娘爸媽給出承諾並感謝將女兒交給他,整場婚禮下來大概2個半小時左右,過程中有歡笑、有溫馨、有淚水,但一定沒有選舉候選人來宣傳造勢跟隔壁廳卡拉OK的魔音穿腦,最後是在感人的氣氛中完成宴客。
座位安排
座位安排則是我感到最吃驚,也是可以看出文化不同的地方,在日本新人是採高砂座,也就是只有兩個人坐在最前方,但靠近新人的桌次卻不是安排自己的家人和親戚,而是公司的長官上司,自己的父母反而被安排在離新人最遠、最靠近門口的地方,為什麼會這樣呢?原來是要展現日本おもてなし的精神,日本人的想法是,在這場婚禮中,新人的父母屬於主人家,理應坐在靠近門口,以便隨時可以招呼客人,而賓客當然要坐在最前方了。
PS上面是我畫的座位簡圖,日本宴客我爸媽和老公爸媽就是安排在離新人較遠的位子。
我的日本婚禮經驗
以上是我自己實際經歷和觀察到的不同之處,因為我自己是選擇教堂式,所以可以跟大家分享教堂式的實際流程,我選擇的地方是專門辦結婚式的會場,有裝潢像是教堂的地方可以舉辦拳式,也有披露宴的場地,在拳式進場時,整個氣氛是非常莊重的,背景樂也是由真人演奏管風琴,在牧師引領下,我和老公互相交換戒指、說出誓言,內心真的是相當感動,說出來的承諾也顯得相當有份量,可以讓人堅信不移。
因為我們只有請雙方親友各20人吃飯,並沒有邀請老公的朋友同事,不算真正的披露宴,頂多是拳式後的餐會而已,所以我也就白紗穿到底,沒有再換禮服了,雙方親友吃飯過程中,雖然語言不通但笑容就是最佳的溝通工具,還有靠著我們翻譯,氣氛也是非常熱絡融洽,也常常互相敬酒(話說到各桌敬酒這是台灣的文化,日本好像沒有XD),最後再來個大合照,結束這一回合。
還有日本婚禮不只賓客的穿著講究,連新人的西裝和禮服都有一定的搭配,前面有說到新郎必須穿白西裝,因為穿黑西裝就會和賓客撞衫了,而且不只白西裝,還要白皮鞋跟手套,新娘也必須戴白手套,如果你是直接租用結婚場地的禮服,那他們就會借給你一整套的,就比較不用擔心。
如果你是像我們從台灣租借白紗跟白西裝過去,那就要記得皮鞋跟手套要一起租借,當時我們不知道手套這麼重要,到了會場發現沒有,想說也沒關係吧,結果會場人員相當困擾,因為沒遇過沒戴手套的,他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不戴,且手套在儀式中似乎還是有它的位置,總之要記得帶去日本,不然現場租借就會很貴。
當初我們有先看過結婚會場的禮服,個人覺得不好看又非常貴,換成台幣在台灣可以借2~3套那種天價,所以就決定從台灣租白紗過去,以上就是我的經驗供大家參考。
小提醒
通常日本的飯店和結婚會場都會有禮服租借和化妝攝影等服務,所以自己帶禮服或攝影師、新祕的話,通常都會有持ち込み料,請先問你的飯店需不需要另外收費?是多少錢?然後再評估怎樣比較划算。我的話很幸運,會場沒有跟我收持ち込み料,感謝感謝!